在米脂縣管家咀村的
鄉(xiāng)村振興路上
中國神華產權所屬
神東煤炭
派駐的幾任駐村書記接過接力棒
一步步搭建起
連接市場與村民的橋梁
讓社區(qū)工廠落地生根
為村莊鋪就出一條
增收致富、氣質煥新的堅實道路
↓↓
管家咀村65歲的李登年
和老伴兒羅翠英
兩口子每天一起去
管家咀社區(qū)工廠“上班”
李登年和羅翠英
一個負責給“米脂黃小米”包裝袋穿提手
一個負責縫邊
配合得十分默契
這樣的場景
正是鄉(xiāng)村振興動能被激活的生動縮影
“我們老兩口一天能做400多個布袋,差不多能掙兩百塊錢。”羅大娘一邊踩縫紉機,一邊笑著說,手指翻飛間,“米脂黃小米”包裝袋在她指間迅速成型。“地里忙時就下地,閑時就過來上班,以前總愁年紀大找不到活干,現在走幾步路就能上班,我很滿足啦?!彼劢堑陌櫦y舒展開來,這份家門口的工作,她格外珍惜。
丈夫前些年為了供孩子上學
在外地建筑工地打工
如今年紀大了
重體力活漸漸吃不消
只能回村種地
“原以為這輩子就只能種地了
沒想到村里建起了工廠
我們這把年紀的人
也能有個穩(wěn)定收入”
李登年感慨道
這家讓兩口子有了新奔頭的
管家咀社區(qū)工廠
是國家能源集團
與米脂縣政府聯合重點扶持的
鄉(xiāng)村振興示范項目
小崗位激活大民生
近年來,神東派駐米脂縣管家咀村的幾任駐村書記接力探索鄉(xiāng)村振興之路。他們深入調研發(fā)現,榆林及周邊地區(qū)能源企業(yè)較多,勞保用品需求也多,管家咀社區(qū)工廠有著廣闊的市場前景,再加上紡織品類加工技術門檻低、上手快,管家咀村里留守的中老年人居多,他們農閑時無事可做,又無法外出務工,這份工作正適合他們。就這樣,一座把就業(yè)崗位送到村民家門口的社區(qū)工廠應運而生。
2024年9月份
管家咀社區(qū)工廠正式落成
今年3月份
工廠正式投入運營
“除了加工小米包裝袋外
今年我們還新增了
10臺手套編織機和1條口罩生產線
前段時間接到了
手套、口罩等勞保用品的訂單
已經全部加工完成了”
工廠的相關人員介紹道
產品線的不斷豐富
不僅拓寬了社區(qū)工廠的發(fā)展空間
也為村民提供了
更穩(wěn)定的就業(yè)保障
為了充分照顧農民的生產生活習慣
工廠創(chuàng)新實行彈性工作制
工廠不規(guī)定大家的上班時間
計件取酬
讓村民可以自由安排時間
讓大家照顧家庭和增收兩不誤”
這一貼心的制度
讓村民在務農和上班之間找到了平衡
如今
每天都有十幾位村民前來上班
社區(qū)工廠帶來的改變遠不止于經濟收入。曾經閑置的勞動力被有效激活,村民們的生活節(jié)奏變得規(guī)律,精神面貌也煥然一新。傍晚時分,工廠里的縫紉機聲暫時停歇,村民們三三兩兩走出廠房,談論的不再只是家長里短,還有訂單進度、工藝技巧。這種細微的變化,正悄然重塑著村莊的氣質。
李登年和羅翠英的日子
就像工廠里的縫紉機一樣
不緊不慢
卻穩(wěn)穩(wěn)當當地轉著
管家咀村的日子
也跟著這“嗒嗒”的縫紉機聲
一點點變了樣
村里的土路上
少了無所事事的人們
多了匆匆忙忙卻滿臉踏實的身影
鄉(xiāng)村煥新生
這些藏在日常里的改變
像縫紉機的線跡
細細密密
卻悄悄織成了鄉(xiāng)村振興的扎實腳印
明天
當晨光再次灑向社區(qū)工廠時
縫紉機的“嗒嗒”聲將繼續(xù)響起
見證這個村莊的新變化
掃碼關注 中國神華
內容來源:神東煤炭
編輯:石玉磊
聲明:本文系轉載自互聯網,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自行核實相關內容。若對該稿件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質疑,請立即與鐵甲網聯系,本網將迅速給您回應并做處理,再次感謝您的閱讀與關注。
不想錯過新鮮資訊?
微信"掃一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