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秋雨一場寒,今年陜西的秋雨下到幾乎與冬天相銜接。職工澡堂里,年輕的礦工小李才洗完澡,想到升井時的寒風,忍不住打了個寒顫。他摸出手機看了眼日歷,才想起今天是立冬。老輩人常說“立冬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前幾天小李跟母親視頻時,母親在手機那頭反復念叨:“你們礦上冬天冷,立冬記得吃口熱餃子,暖心窩哩!”小李走到窗邊,看到玻璃上凝著一層霧氣。他用指腹擦開一塊,透過玻璃,能看見井口的探照燈亮著。小李走出門去,天空飄起小雪,輸煤棧橋旁的楊樹也快落光了葉子,枝丫上沾著星星點點的雪花。風裹著寒氣往衣領(lǐng)里鉆時,他突然想起母親說的餃子,喉頭忍不住輕輕動了動。
作為土生土長的西北娃,小李打小就知道立冬吃餃子的規(guī)矩。立冬是秋冬交替的坎兒。立冬后的日子愈發(fā)晝短夜長,礦區(qū)的風也更烈。小時候,每到立冬,姥姥總拉著他的手說“餃子像元寶,立冬吃了招財,更能抵御寒氣”。姥姥包的白菜豬肉餡餃子,是小李最想念的味道。姥姥從地窖拿出青口白菜,剁餡時加一勺煉好的豬油,說這樣吃著才香。面皮要自己搟,搟得薄厚均勻,捏褶子時得捏十二道,“褶子多,福氣才包得住”。
那時候,姥姥家的老廚房里有個鑄鐵灶。立冬那天,灶里的煤火總是燒得格外旺。姥姥站在案板前揉面,小李在一旁搶著搟皮,可他搟出來的皮不是太厚,就是不圓。姥姥從來不惱,笑著把他搟的皮都留下:“用咱娃搟的皮包餃子,吃著最香。”面皮搟好后,一家人圍著案板包餃子:母親調(diào)餡,父親擺餃子,姥姥手把手教小李捏褶子。灶上的水開了,冒著白汽,屋里飄著白菜和肉的香味。餃子下鍋后,煮得浮起來,再加些涼水,如此反復兩次,就能出鍋了。撈出來的餃子蘸著蒜醋汁,咬一口,汁水四溢,小李被燙得直哈氣也舍不得放下筷子。炕桌旁的煤爐燒得旺,窗外的雪粒子打在玻璃上,屋里卻暖和得讓他想多吃一碗。
后來小李子承父業(yè),成了一名煤礦工人。老院子拆了,姥姥也走了,他再也沒吃過那樣熱乎的餃子。今早下井前,他還在琢磨食堂會不會有餃子。他從口袋里翻出手機,打開班組微信群——隊里的王書記發(fā)了條語音消息,聲音里透著親切:“今兒立冬,食堂給大伙準備了餃子,白菜豬肉、韭菜雞蛋餡兒的都有,還熬了小米粥,下井回來的兄弟趕緊去吃?!毕旅娓淮爸x謝書記”“今天有餃子吃咯”的回復。小李攥著手機,心里瞬間暖洋洋的。
往食堂走的路上,風夾著雪粒,小李踩著薄雪,鞋底發(fā)出“咯吱咯吱”的響聲。遠遠地,他看見食堂的煙囪冒著白汽,蒸汽順著門縫往外鉆,似乎已經(jīng)能聞見餃子的鮮香。推開門,熱氣裹著香味撲面而來,食堂里已經(jīng)坐了不少工友,每張桌上都擺著醬油、醋、油潑辣子和新?lián)v好的蒜泥。穿白色廚師服的張師傅正用大漏勺給大伙撈餃子,鐵勺撞得鍋“哐當”響。他看見小李進來,笑著喊:“剛下井回來的兄弟來這邊排隊,餃子馬上出鍋!”
打好餃子,小李找了個靠窗的位置坐下。瓷碗里的餃子冒著熱氣,個個飽滿。他夾起一個咬開,白菜的清甜裹著肉香,汁水順著嘴角往下淌。這餃子竟和姥姥包的一樣,有家的味道。旁邊的老師傅趙哥遞過來一碟臘八蒜:“就點這個吃,才夠味。食堂自己腌的,不沖?!毙±願A起一瓣蒜,放進嘴里,蒜香混著餃子香,令人胃口大開。他又喝了口熱乎的小米粥,暖意從胃里散開,順著血液傳到四肢,連下井的疲憊都消散了不少。
食堂里很熱鬧,工友們邊吃邊聊,有的說待會兒要給女兒打視頻電話,有的夸食堂的餃子包得實在。這時,王書記端著碗走過來,在小李旁邊坐下:“餃子合不合胃口?過兩天,食堂還準備給大伙包羊肉餡兒的。下井累,大伙得吃點好的?!毙±铧c頭,嘴里還嚼著餃子,含糊著說:“特別香,不比我姥姥包的差!”王書記笑了:“大伙離家這么遠,礦上就得讓你們吃暖、住好,家里人才放心。”
喝完最后一口粥,小李走在回宿舍的路上,風好像不那么冷了。他掏出手機給母親打了個電話,聲音里透著滿足:“媽,我吃著餃子了,我們礦食堂包的,跟姥姥做的一樣香?!蹦赣H在電話里笑出了聲:“那就好。立冬吃餃子,冬天就不怕冷了?!睊炝穗娫?,小李抬頭看見路燈亮著,遠處林立的宿舍樓也透出點點燈光,暖融融的。
立冬時節(jié)的礦區(qū),風仍裹著煤塵,雪仍沾著井巷的潮氣??沙粤诉@碗熱餃子,井下的疲憊和離家的牽掛都被熨得平平整整的。原來這礦上的日子,也能像姥姥的餃子一樣,裹著滿當當?shù)呐狻?/span>
作者:劉文華版面編輯:袁理
編輯
來源:中國煤炭報
聲明:本文系轉(zhuǎn)載自互聯(lián)網(wǎng),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自行核實相關(guān)內(nèi)容。若對該稿件內(nèi)容有任何疑問或質(zhì)疑,請立即與鐵甲網(wǎng)聯(lián)系,本網(wǎng)將迅速給您回應并做處理,再次感謝您的閱讀與關(guān)注。
不想錯過新鮮資訊?
微信"掃一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