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西往返大澗的6437/6438次列車于1972年開行,行駛于京原線,全程運行250公里。列車穿行在燕山至太行山區(qū),是沿線百姓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在這趟公益性“慢火車”的帶動下,十渡、野三坡、百里峽、奇峰塔等地旅游業(yè)發(fā)展較快,當?shù)厝罕娚钪鹉旮纳啤?/span>
張樂樂是中國鐵路北京局集團有限公司石家莊客運段的一名列車乘務員。每次下班后,她都要從北京西站乘坐6437次公益性“慢火車,返回河北省保定市易縣奇峰塔村的家中。
在車上,張樂樂看著車窗外閃過的小站、大山,自己與這趟“公益性”慢火車的情緣,不斷在腦海中浮現(xiàn)。
張樂樂的家在三義村,隸屬奇峰塔村,與《哦,香雪》原型地茍各莊僅4站之隔。20世紀90年代,當茍各莊憑借旅游開發(fā)蛻變?yōu)?A級景區(qū)時,三義村仍被“山連山、路難行”的地理環(huán)境所困。
圖中紅色瓦房為張樂樂的家。
在張樂樂的記憶中,唯一能打破山村沉寂的,便是那列準時進站的“綠色長龍”?!案改笍纳酵鈿w來時,總會帶著水果和糖,火車的風笛聲就像甜味的信號?!彼貞浀?。
她的少女時代,和香雪一樣,被火車吸引,6437/6438次“慢火車”就是她追夢的航船。她坐著火車去上學,車廂里總是熱熱鬧鬧的,擠滿了和她一樣懷揣著夢想的山里娃。
兒時的張樂樂。
她們靠著窗邊,看春日山花爛漫,看夏日濃蔭如蓋,看秋日層林盡染,看冬日白雪皚皚。故鄉(xiāng)那么美卻又那么貧瘠,她們年輕的心,在咣當咣當?shù)墓?jié)奏里,在未知里迷茫。
慢火車”不言不語,卻像一位敦厚的長者,極有耐心地站站停,把孩子們一個個送往遠方。
2016年,北京局集團公司將奇峰塔村、蔡家莊村定為幫扶村,不僅幫村里搞建設,還向易縣貧困地區(qū)推出“勞動就業(yè)”幫扶政策。符合條件的張樂樂,幸運地成為了石家莊客運段的一名列車乘務員。
入職初期,她跟隨師傅沈斌學習服務技能。跟車學習的日子,新鮮又充滿挑戰(zhàn)。說來也巧,剛上班,連著三趟,每趟車都遇到了旅客暈車嘔吐的情況。第一次,張樂樂愣在原地,正當她手足無措時,師傅沈斌已經(jīng)利落地拿起工具,一邊安撫旅客,一邊迅速清理干凈。第二次,依舊是師傅上前處理。到了第三次,張樂樂鼓起勇氣上前一步:“師傅,這次讓我來!”
張樂樂在K589次列車上服務旅客。
后來張樂樂出師,單獨值乘,師傅沈斌送給她一句話:“要做一個給別人送暖的人?!睅е鴰煾档膰诟?,張樂樂在工作中體會,逐漸理解了“慢火車”的民生溫度——幫老鄉(xiāng)搬核桃麻袋、照顧好通勤的學生,這些細微服務背后,是鐵路對山區(qū)百姓的承諾。
“長大后我就成了你!”張樂樂提起這事,聲音里滿是激動,“我最喜歡這首歌,這就是我的人生風景!”她從沒想過,自己竟成了兒時羨慕的“鐵路人”。“走出大山”的憧憬,就這樣照進現(xiàn)實。至今談起鐵路對她和家鄉(xiāng)的影響和改變,張樂樂仍然還有點如夢如幻的感覺。
與此同時,張樂樂的家鄉(xiāng)奇峰塔村也借著鐵路帶來的東風發(fā)展蝶變——駐村扶貧工作隊隨火車而來,“列車+電商”模式讓核桃、磨盤柿等特產(chǎn)出山進城;村民們低矮的土坯房換成寬敞瓦房,陸續(xù)添置了小汽車。2018年易縣整體脫貧,張樂樂家也搬進了寬敞明亮的磚瓦房。
2024年,張樂樂通過崗位競聘,考上了高鐵列車員。她每次穿著漂亮的制服回到村里,鄉(xiāng)親們都驕傲又羨慕地看著她,然后轉(zhuǎn)過頭就督促自家的讀書娃:“好好念書,考鐵路學校,像你樂樂姐那樣當個鐵路人!”
“十四五”時期,“慢火車”與飛馳的復興號并行,構(gòu)建起覆蓋城鄉(xiāng)、銜接高效的鐵路運輸體系,共同繪就“流動中國”的壯美詩篇。
展望“十五五”,鐵路部門將持續(xù)做好鐵路幫扶工作,開好公益性“慢火車”和鄉(xiāng)村振興列車;加大定點幫扶力度,統(tǒng)籌用好建設、消費、運輸、就業(yè)等幫扶舉措,支持幫扶地區(qū)完善基礎設施,發(fā)展特色產(chǎn)業(yè),助力建設宜居宜業(yè)和美鄉(xiāng)村。
供稿:《人民鐵道》報業(yè)有限公司北京記者站(北京局集團公司融媒體中心)
文圖:蔣琳琳 楊拓 欒秋玲 胡駿 耿超
視頻:魯靜 李赫 董文雪 朱鵬宇
編輯:蘇凡 金炫美
審校:高珊
聲明:本文系轉(zhuǎn)載自互聯(lián)網(wǎng),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自行核實相關內(nèi)容。若對該稿件內(nèi)容有任何疑問或質(zhì)疑,請立即與鐵甲網(wǎng)聯(lián)系,本網(wǎng)將迅速給您回應并做處理,再次感謝您的閱讀與關注。
不想錯過新鮮資訊?
微信"掃一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