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輸中的南僑機工車隊。
80多年前,
當中華民族抗擊日寇的
烽火燃遍大江南北時,
有一個鮮為人知的群體——
南洋華僑機工回國服務團
(簡稱南僑機工),
他們放棄優(yōu)渥的生活,
從東南亞各地
奔赴抗戰(zhàn)“輸血線”滇緬公路,
駕車與日寇飛機轟炸掃射、
惡劣的自然環(huán)境頑強抗爭,
把抗戰(zhàn)物資運回國內(nèi),
奉獻自己的青春與熱血。
Part 01
謊報年齡 應征回國
南僑機工合影。
1927年的農(nóng)歷八月十八,蔣印生出生在印度的加爾各答。他家境優(yōu)渥,家中不僅有家傭、園丁,還有一輛“阿斯頓·馬丁”轎車。9歲那年,蔣印生跟著哥哥學會了開車。
“雖然你生在印度,但你是一個中國人,時刻不能忘記自己是一個中國人?!庇啄陼r期,父母就殷殷教誨蔣印生。1939年的某天,加爾各答各華文報紙刊發(fā)了南洋華僑總會長陳嘉庚向全體華僑發(fā)出的緊急通知,公開招募軍車駕駛員和修理人員。蔣印生瞞著家人,悄悄與4名同學前往華僑籌賑總會,報名應征汽車駕駛員。
在籌賑總會,工作人員看到身高只有1.6米、面帶奶氣的蔣印生,犯起了難。13歲的蔣印生謊稱自己16歲了,為了消除工作人員的顧慮,他跑到旁邊的一輛轎車上,熟練地發(fā)動了汽車,一頓操作絲滑連貫,讓工作人員伸出了大拇指。從此,他成為當年最年輕的南僑機工。
蔣印生知道父母肯定不會同意他遠渡重洋、涉身硝煙戰(zhàn)火。于是,他悄悄回了家,帶上兩件換洗衣服、一張全家福照片和一臺相機,在夜深人靜時出了門。臨出門時,他環(huán)視了一下自己熟悉而溫馨的家,輕輕吻別了熟睡中的妹妹。
“嗚、嗚、嗚……”1939年8月的一天深夜,隨著一艘遠洋貨輪長長的汽笛聲,蔣印生與4名同伴踏上了歸國征程。蔣印生父親知道消息后,立即追到碼頭,但這一別就是40余年。
Part 02
短暫集訓 投入運輸
1967年,遠在印度的父母及大哥給蔣印生寄來的全家福照片。
當時中國沿海各口岸被日軍封鎖,蔣印生他們碾轉(zhuǎn)越南,最后抵達云南昆明。當他踏上祖國土地那一刻,從未有過的親近感油然而生。據(jù)統(tǒng)計,共有9批、3200名南僑機工回國參加抗戰(zhàn),蔣印生他們100多人是最后一批回國參戰(zhàn)人員。
很快,蔣印生就投入到一個月的山地駕駛集中培訓。當年滇緬運輸線上,有17個汽車運輸大隊、3000多輛汽車,其中大部分是美國產(chǎn)的“道奇”和“雪佛蘭”牌重型卡車,這與在印度街頭駕車兜風有天壤之別。蔣印生很快就能駕駛重型卡車,教官見他如此熟練,立馬讓他當起了教練,訓練其他新手。
一個月的集訓,僅僅讓司機們能把卡車發(fā)動并行駛起來,但要對付天上的敵機并穿越崇山峻嶺,大家的駕駛技術(shù)還難以應對。盡管如此,在抗戰(zhàn)前線急需各種軍用物資的情形下,蔣印生所在的第9批南僑機工很快投入到險象迭生的滇緬公路運輸線上。
緬甸臘戍驕陽似火,在軍需物資集結(jié)場上,武器彈藥、汽油桶及各種軍用物資堆積如山,一排排嶄新的“道奇”重型卡車等待著主人。過了不久蔣印生才知道,前8批南僑機工因日機的瘋狂轟炸掃射、沿途的車禍和肆虐的瘧疾,已犧牲了很多。但蔣印生還是義無反顧踏進了駕駛室,向著祖國的方向前進!
Part 03
一路艱險 冒死挺進
蔣印生在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勝利70周年文藝晚會現(xiàn)場。
“道奇”重型卡車裝上2噸以上的貨物,方向盤就變得十分沉重,這對于蔣印生這個“娃娃兵”來說十分困難,細嫩的雙手很快磨出了老繭。這還不算什么,蔣印生坐在“道奇”卡車駕駛室根本看不到前方。于是,他找來兩塊厚厚的墊子,一個當座墊、一個當靠墊,解決了這一難題。
踏上滇緬運輸線,蔣印生第一次見到如此殘酷的場景——公路上鮮紅的血液與早已凝固成黑色的膠體混雜在一起,不一會又被卡車卷起的陣陣塵土所淹沒……
除此之外,南僑機工們還要面對惡劣的自然環(huán)境。滇緬公路是臨時搶修搶建的簡易公路,路面不到4米寬,晴天滿天塵土,雨天遍地泥濘。中國境內(nèi)近千公里路程,不是懸崖峭壁,就是深不見底的峽谷與激流險灘。一路需要翻越海拔3000多米的橫斷山脈,以及高黎貢山等6座陡峭大山,跨越怒江、瀾滄江和漾濞江等5條奔騰洶涌的大江大河。
卡車行駛在3米多寬的單車道,經(jīng)常是外輪懸空,“掛”在懸崖上通過。如果遇到雨季,公路塌方是家常便飯,經(jīng)常是邊修路、邊通過,又塌方、又修路前行。南僑機工們在運輸途中經(jīng)常斷糧斷炊,蔣印生他們曾經(jīng)創(chuàng)下一個咸鴨蛋吃了一個月的紀錄。
“長下坡、急轉(zhuǎn)彎是滇緬公路的特色,許多沒有行車經(jīng)驗的駕駛員操作不當,輕則翻車、重則沖進滾滾怒江。后來,我們在長下坡就很少踩剎車,采用掛低速擋前進,防止剎車片燒壞,在關(guān)鍵時刻保命保車?!笔Y印生生前多次談起此事。
Part 04
前赴后繼 不屈抗爭
滇緬公路通車不到半年便遭到日軍飛機的狂轟濫炸,但這一切并沒有嚇倒英勇無畏的南僑機工們,他們用血肉之軀與日機周旋抗爭,把一車又一車軍需物資送回國內(nèi)。
一天,一架日機飛到蔣印生車頭不足100米處瘋狂掃射,子彈像雨點一樣打在車身上,蔣印生迅速將卡車開進樹林才得以幸存。但并不是每一個人都能夠得到幸運之神的眷顧。一次,他們帶隊的頭車被炮彈擊中,3名戰(zhàn)友當場犧牲。與蔣印生一同參加南僑機工的4名印度華僑同學,也永遠長眠在了滇緬公路的荒山野嶺之中。
隨著戰(zhàn)事的推進,日軍獲取到“中國兵力不減反增,武器裝備也不斷上升”的情報,便針對性加大了對滇緬公路的報復性轟炸。但這沒有阻擋南僑機工們的前進步伐。多送一批子彈、多運一車物資,就能多消滅一批侵略者!
為了躲避日機的報復,他們改為夜間關(guān)燈行駛。聰明的南僑機工想出一個妙招:兩人牽一條長4米、寬1米的白布在公路行走,車輛跟著白布指引慢慢行駛,即使有日機飛來偵察,也只會當成反光的路面。就這樣,南僑機工一米一米向祖國挺進、一輛車一輛車向祖國運送著槍炮與物資。
1939年至1942年,3200名南僑機工共運送了約50萬噸軍需物資、1.5萬輛汽車,以及數(shù)不清的國際援助物資,主要包括槍彈、汽油、輪胎、面粉、醫(yī)療器械及藥品等,1000多名南僑機工為此獻出了年輕的生命。
Part 05
赤子忠誠 續(xù)寫傳奇
南僑機工在運輸途中休息。
1942年5月,滇緬公路被日軍徹底切斷,蔣印生只好留在美國人在云南開設(shè)的救濟總署當了一名駕駛員,直到抗戰(zhàn)勝利的那一天??谷諔?zhàn)爭勝利后,有的南僑機工返家,蔣印生卻留了下來,他想多看看祖國,見證大國崛起。
1950年,蔣印生入編中國人民解放軍汽車十七團一連任班長。川藏公路通車后,蔣印生再次續(xù)寫南僑機工的家國情懷,與戰(zhàn)友們一道在雪域高原、千里冰封的川藏公路上續(xù)寫汽車兵的傳奇故事。
在部隊期間,蔣印生多次榮立一、二、三等功,還榮獲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十八軍“萬里行車安全獎章”。1958年,蔣印生轉(zhuǎn)業(yè)到地方,此后開了20多年客車,并榮獲“國家特級駕駛員”稱號。
經(jīng)過20多年不斷申請,1979年,蔣印生終于實現(xiàn)了多年的夢想——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也就是這年的某一天,蔣印生接到母親的來信后,獨自一人躲在屋里嚎啕大哭。原來他父親和大哥相繼去世,十分遺憾沒有見到為祖國、為民族命運抗爭的兒子和兄弟。
“少年出走,半生奉國,歸來已是兩鬢斑白?!?979年12月底,闊別父母40多年后的蔣印生,再次踏上他出生的土地。當來到家門口時,蔣印生“撲通”一聲跪在大門前,像丟失多年的孩子回到母親身邊一樣,撕心裂肺般大聲痛哭,一步一步跪向八旬母親。
母親勸兒子留在印度,但蔣印生耐心告訴母親:“媽媽,我得回中國去,我雖然幸運地活了下來,但那里有很多戰(zhàn)友為了這片土地獻出了自己的生命,我要去守護他們,守護這片用生命和熱血換來的土地?!?/span>
云南昆明西山公園內(nèi),矗立著一座南洋華僑機工抗日紀念碑,底座上鐫刻著“赤子功勛”四個大字,就是對蔣印生這些愛國華僑青年最好的褒獎。
2022年10月29日8時4分,最后一位南僑機工蔣印生在重慶市永川區(qū)去世,享年96歲。南僑機工雖然離我們而去,但他們共赴國難、舍生忘死的愛國主義精神,永遠銘刻山河,永遠激勵著我們!
來源 | 中國交通報
責編 | 慎蕾
聲明:本文系轉(zhuǎn)載自互聯(lián)網(wǎng),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自行核實相關(guān)內(nèi)容。若對該稿件內(nèi)容有任何疑問或質(zhì)疑,請立即與鐵甲網(wǎng)聯(lián)系,本網(wǎng)將迅速給您回應并做處理,再次感謝您的閱讀與關(guān)注。
不想錯過新鮮資訊?
微信"掃一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