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上半年,盡管以鐵礦石、煤炭及谷物為代表的傳統(tǒng)大宗商品出口量未達去年同期水平,但整體運量仍維持在歷史合理區(qū)間。全球地緣政治格局的深刻演變,包括不確定性增加、地區(qū)沖突加劇與貿易保護主義抬頭,構成當前市場的主要背景要素。持續(xù)的關稅戰(zhàn)與政策調整,直接導致2025年干散貨運輸需求下滑,且這一負面影響預計將在未來一段時間內持續(xù)對全球貿易構成顯著拖累。
/-煤炭-/
2025月,全球煤炭出口表現略顯疲軟,當月出口量環(huán)比持平,但同比驟降9.5%,其中,動力煤出口量同比下滑10.3%,是拖累整體數據的主要因素。冶金煤出口雖同比減少5.2%,但環(huán)比呈現9.3%的增長。值得注意的是,2025年以來,全球前三大煤炭進口國——中國、印度與日本的進口量均呈現不同程度的下降。
中印兩國煤炭進口量的收縮,源于國內產量的有效提升。數據顯示,2025年上半年中國煤炭產量同比大增7%。而在截至2025月的過去一年里,印度煤炭產量亦實現了3.4%的增長。相較之下,日本煤炭進口的下滑則更具結構性,且已連續(xù)多年呈遞減趨勢。作為冶金煤的主要進口國,其進口總量中超過三成屬此類。然而,受國內鋼鐵產量自2021年起逐年下探的影響,日本對冶金煤的需求也隨之萎縮。
然而,海運冶金煤的需求前景,尤其來自中國的需求,已悄然轉向樂觀。西藏大型水電項目的啟動,預計將有效提振國內鋼鐵消費,進而推高鐵礦石與冶金煤價格。除價格因素外,一則關于政府將對八省部分煤礦進行合規(guī)性檢查、以防其產量超限的市場傳言,亦加劇了市場對國內供應趨緊的憂慮。
相比之下,中國海運動力煤的消費需求則顯得較為疲軟。2025年以來,以煤為燃料的發(fā)電量同比下滑4%,其占比高達八至九成。然而,中國總發(fā)電量卻逆勢增長了2%,凸顯出其對可再生能源的依賴度正與日俱增。西藏大型水電站的投建,正是中國向清潔能源邁出的堅實一步,此舉亦將進一步提升其能源安全水平。
掃碼咨詢??
來源 | Signal Ocean、中國遠洋海運
編輯 | 徐赫陽
更多資訊/分析/解讀/會議??
聲明:本文系轉載自互聯(lián)網,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自行核實相關內容。若對該稿件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質疑,請立即與鐵甲網聯(lián)系,本網將迅速給您回應并做處理,再次感謝您的閱讀與關注。
不想錯過新鮮資訊?
微信"掃一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