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煤層法距5米的時候,
再往前掘進,全部人員撤離巷道,
我們開始進行地面遠程操控?!?/span>
5月7日早班
屯蘭礦開拓三隊隊長田龍的指令
在-11°穿層巷道內回蕩
隨著最后一名礦工的安全撤離
重達500噸的蘭盾一號盾構機
首次進行接觸煤層遠程操控掘進作業(yè)
據了解
3月12日,“蘭盾一號盾構機順利入井
經過為期一個月的系統(tǒng)調試與優(yōu)化
于4月15日正式投入生產運行
標志著屯蘭礦在降低職工勞動強度
將人員從危險區(qū)域解放出來”
方面取得實質性突破
這款盾構機工效如何?
與炮掘、機掘又有什么不同?
“打眼、放炮、出渣、釘道”這套延續(xù)數十年的炮掘工藝流程,曾是煤礦巷道的“標準答案”。礦工們每天與炸藥、風鎬為伴,在粉塵與噪音中艱難推進,單日最高進尺僅2米。
“以前放炮那會兒最怕遇到啞炮,處理起來特別危險。臨時支護的時候,我們得四五個兄弟站在搖搖晃晃的石頭上作業(yè),那叫一個提心吊膽!開拓三隊技術員武永剛回憶道。
隨著機掘的引入,工藝流程也隨之變化:截割(分次成型)、出渣、支護、延伸皮帶,單日推進6-7米。但問題也隨之而來——掘進機“欺軟怕硬”,遇到堅硬巖層便束手無策。
“以前的掘進機遇到軟的還行,一碰上硬巖就歇菜,截割起來還得來回折騰好幾遍才能成型。屯蘭礦生產技術部副部長趙海潮說。
截至5月15日
“蘭盾一號”已順利完成
調試及首月掘進任務
這座曾見證過礦難傷痛的老礦
正在“安全集約高效綠色智能生產”為指引
充分發(fā)揮新技術、新設備優(yōu)勢
為山西焦煤傳統(tǒng)掘進機智能化升級改造
提供實踐經驗
作者:柴旸 盧麗峰 張峰 張健 趙志強
編輯:柴旸
轉載西山煤電微信公眾號內容,須申請授權。
聲明:本文系轉載自互聯(lián)網,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自行核實相關內容。若對該稿件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質疑,請立即與鐵甲網聯(lián)系,本網將迅速給您回應并做處理,再次感謝您的閱讀與關注。
不想錯過新鮮資訊?
微信"掃一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