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煤礦生產領域,技術革新一直是推動行業(yè)發(fā)展的核心動力。機電廠研發(fā)的管類零件鉆孔生產線,正為煤礦生產帶來全新變革。
隨著我國煤礦現(xiàn)代化進程加速推進,礦井生產向精細化綠色模式轉變,采掘設備日趨重型化、自動化與機械化。帶式輸送機作為煤礦生產中關鍵運輸設備,其管類零件加工卻面臨數量大、定位難、尺寸多樣、工序繁雜等難題。自機電廠研發(fā)新型帶式輸送機以來,管類零件制造需求大增,原有的模具定位鉆孔工藝因效率低、勞動強度大、加工質量差,已無法滿足日益增長的生產需求。
采訪:何忠平機電廠運輸機車間主任
我們團隊深入研究縱梁管類零件的結構特點,應用先進自動化技術,通過增加氣動夾緊、多軸鉆孔器、PLC程序、集中電氣控制,成功解決了這些難題。
這條生產線由加工平臺、氣動鉆床、多軸鉆孔器、氣動夾緊和定位裝置組成。它能同時對縱梁孔定位、夾緊和鉆孔,只需按產品尺寸調整參數即可一次加工成型,實現(xiàn)流水線作業(yè),確保尺寸精度。
這條生產線創(chuàng)新點是電、氣一體化設計,PLC 控制,只需操作一組總閥便能控制鉆床和夾緊裝置;多軸鉆孔器可靈活調整主軸數量和間距,提升加工精度與效率;雙 V 型墊鐵配合氣動夾具,有效解決零件打滑,徹底消除人為誤差。
采訪:何忠平機電廠運輸機車間主任
這項技術革新提高了生產效率,降低了勞動強度,由原來的4個人操作完成,現(xiàn)在2個人就能完成,成品也由每天的80多件增加到200多件,效率提高了3倍,效益得到顯著提升。
目前,這一技術已用于 DSJ80、DSJ100 帶式輸送機縱梁生產,未來有望拓展至所有輸送機管類零件鉆孔、攻絲加工領域,為煤礦裝備制作業(yè)高質量發(fā)展注入新動能。
作者:王彥婷 陳兆婷 劉崇琛
編輯:柴旸
責編:薛斌
聲明:本文系轉載自互聯(lián)網,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自行核實相關內容。若對該稿件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質疑,請立即與鐵甲網聯(lián)系,本網將迅速給您回應并做處理,再次感謝您的閱讀與關注。
不想錯過新鮮資訊?
微信"掃一掃"